服务QQ:110522670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哈萨克斯坦稀土出口监管引争议 战略地位提升伴随治理挑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08 浏览次数:9

7_01.jpg


哈萨克斯坦稀土金属出口贸易再度成为政治焦点。


9月3日,议会阿科尔党领袖阿扎特·佩鲁阿舍夫公开呼吁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监管,正式要求工业与建设部长埃尔赛因·纳加斯帕耶夫就矿石出口监管权被下放至私营实验室的问题展开调查并完善监督机制。


佩鲁阿舍夫指出,在全球稀土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出口商品可能被低估价值及珍贵微量元素被刻意隐瞒的做法,将导致国家财政收入严重流失。他表示:"根据《贵金属与宝石法》,国家机构本应负责矿石和精矿进出口的监管。但根据工业部的正式回复,国家监管职能实际上已被委托给地下资源使用者自行聘用的实验室。政府机构既不核实数据准确性,也只局限于文件接收。"


这场争议最早源于今年三月。当时《中亚时报》曾报道佩鲁阿舍夫向哈萨克斯坦反腐败部门和工业部提交正式议会质询,引述一位前Kazakhmys实验室助理的指控,称矿石和精矿出口未经过正规化学分析。据投诉称,这种做法使出口商得以低报稀土和贵金属含量,人为降低货运估值,使某些商业集团获利。


Kazakhmys公司否认存在故意不当行为,强调加工过程中回收的任何稀有金属均属附带产物并已移交国有的Zhezkazganredmet企业。该公司表示欢迎国家加强审查与对话。然而佩鲁阿舍夫的再次发声表明,外界对该国政府是否具备足够监管能力以防止战略产业资源流失和管理失序仍存疑虑。


地质红利与全球关注


这场争论正值哈萨克斯坦稀土行业获得空前国际关注之际。今年4月,卡拉甘达地区发现超大型新矿床"新哈萨克斯坦",预估蕴藏2000万吨含钕、铈、镧和钇的矿石。官方数据显示平均浓度达700克/吨,若获验证将使哈萨克斯坦跻身全球稀土储量前三。


政府目前已识别38处新矿藏,包括370万吨铜镍矿和19吨金矿。这些发现源自一项雄心勃勃的地质勘探计划:到2026年将测绘地质领土扩展至220万平方公里。对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开发世界级矿藏而不陷入出口依赖陷阱。


国内发展与国际合作


国际社会对哈萨克斯坦矿藏的兴趣日益升温。大西洋理事会2025年6月评论文章指出,凭借其地质财富、基础设施和多向外交,哈萨克斯坦可成为西方稀土供应链去中国化的重要支点。8月,国有公司Tau-Ken Samruk与美国Cove Capital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勘探科斯塔奈地区矿床,进一步凸显其作为稀土供应链关键伙伴的地位。


自2020年以来,哈萨克斯坦稀土矿物出口量增长近五倍。2024年钇、钕、镝等元素出口再度激增,其中全球加工能力领先的中国占据绝大多数采购份额。


在国内层面,政府正推动产业现代化进程。8月总理奥尔扎斯·别克捷诺夫主持召开高层会议审议行业发展计划,包括新增冶炼与研究领域投资。2018年以来稀土金属领域投资已超过670亿坚戈(约1.25亿美元),Zhezkazganredmet企业的现代化改造更是重点任务。


监管与开放的平衡难题


尽管产业持续扩张,治理与环境风险隐患仍未消除。《 Kursiv媒体》7月调查警告称,若废物管理不当,哈萨克斯坦可能重蹈中国覆辙。报告特别指出有毒径流、土壤退化及监管缺位的化学加工带来的风险,这些问题可能破坏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在本就承受生态压力的采矿区域。


机遇与监管之间的张力正是佩鲁阿舍夫倡议引起共鸣的原因。这位阿科尔党领袖将稀土监管问题提升到国家安全与主权高度。稀土元素对清洁能源系统、半导体和先进武器制造至关重要,正日益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核心。管理失当可能削弱哈萨克斯坦寻求摆脱油气及传统金属依赖的战略努力。


目前政府仍保持开放态度。阿斯塔纳方面欢迎外资与科研合作,同时坚持对关键矿产的主权控制不会妥协。最新的议会质疑则凸显出核心问题:如何在保持投资者信心与地缘政治平衡的同时,最大化实现国家稀土财富效益。


阿科尔党加强监管的要求预计将获得重视,但政策制定者面临两难境地:过度控制可能抑制投资,监管不足则可能使国家陷入依赖性和收益流失的困境。若能成功推行改革并管控环境与地缘政治风险,哈萨克斯坦有望将其巨大储量转化为快速扩张的全球市场中长期安全与影响力的基石。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