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QQ:110522670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稀土新规护主权 中国经济有底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17 浏览次数:7
17-10-2025_151848

10月15日,美国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右)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秋季会议上发表讲话。IMF警告称,尽管全球经济迄今表现好于预期,美国全面关税和贸易保护主义已使其面临压力。

关于中国稀土出口新规,中美专家的解读罕见一致。对中方近日加强对超硬材料、部分稀土设备和原辅料、部分中重稀土、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文凯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一次典型的运用市场优势地位和资源要素禀赋、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寻求主动的战略行为”。美国财政部前驻北京专员、美国商业咨询机构荣鼎集团中国业务负责人奥利弗·梅尔顿向美国彭博社同样表示,这是中方一项“战略决策”,目的是“阻止未来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

作为对美商务部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的回应,中方反制举措迅速且有力。有美媒借此炒作中国相关产业或面临“反噬风险”,但本周公布的中国今年前3个季度和9月当月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外贸延续稳中向好发展势头,用事实予以驳斥。“中国前3个季度取得的成绩为第四季度的经济走向奠定了重要基础。”王文凯表示,持续扩大内需仍是关键所在,消费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为中国经济构筑起坚实底气。

“中方影响力”源自合规把控

谈及出口新规涉及的相关物项,王文凯分析说,这些物项具有高价值密度、低替代弹性和强网络外部性特征,是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产业的关键材料。通过管制这些关键要素,既是对个别国家滥用出口管制措施的对等回应,也是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寻求更大话语权的必然诉求。

多家外媒都注意到,在此次对稀土的管制规定中,首次将“中国成分占比0.1%”作为境外产品出口门槛,并对涉军用途、先进制程芯片研发实施逐案审批。英国路透社分析称,中方新规对中美贸易谈判很重要,将有助于增强“中国影响力”。

“‘中方影响力’源自对全球供应链的合规把控能力,并非刻意施压。”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姜跃春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措施公布前,中方已通过双边出口管制对话机制向各有关国家和地区作了通报,且始终对民用合规申请保持开放态度,充分彰显了透明度。

在姜跃春看来,中国实施出口管制的初衷在于“以管促安”,其目的是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而非谋取地缘政治优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蔡彤娟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表示,通过限制低端原材料出口,也将倒逼中国国内企业向深加工领域转型,长期来看,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中方反制一度让美国总统特朗普情绪失控、发出“加征100%关税”的威胁,结果换来华尔街一片哀嚎。直至特朗普两天后放软语调称“一切都会好起来”,美国股市才在10月13日迎来反弹。中国驻美大使谢锋10月14日应邀出席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度颁奖晚宴并致辞表示:“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关税战贸易战只会两败俱伤,平等、尊重和互惠才是妥处分歧的唯一出路。”

商业性因素仍占主导

在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温之际,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开启了今年第二次中国之行。他10月15日在北京表示,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进一步提高对华合作层次和水平,实现互利共赢发展。这成为美企积极在华投资兴业的一个缩影。

“尽管存在地缘与政策摩擦,企业层面更注重市场机会、成本与供应链效率。外企与华互动,商业性因素仍占主导。”蔡彤娟分析说。

10月15日,在广州开幕的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吸引3.2万余家参展企业,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朱咏介绍,来自217个出口市场的20.7万名采购商预登记,环比增长14.1%,欧盟、美国、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增长明显。蔡彤娟认为,这反映出中国市场的规模与供应链配套优势持续吸引全球“买家”。

本周,中国对外公布多项经济数据显示进出口连续8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外贸韧性彰显。观察多项指标,前三季度中国出口机电产品价值占出口总值的60.5%,给姜跃春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高附加值产品已成为外贸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标志着中国从“加工贸易”向“高附加值贸易”的转型已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10月13日列举了今年中国外贸出口有三大拉动因素,分别是产业体系完备筑牢了增长的基础,创新水平的提升激发了增长潜能,适配市场需求拓展了增长空间。同一天,新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利普·阿吉翁在记者会上被问及美国关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威胁时直言,“不喜欢美国保护主义浪潮,不利于世界经济增长和创新”。

中美或围绕缓解贸易摩擦对话

动荡不安的全球经济,更加凸显中国经济的正向外溢效应。本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两家国际金融机构纷纷上调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世界银行的报告称,中国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经济1%的变动,可影响地区经济0.3%的变动”。

“中国是全球供给链的核心,对原材料、制造和消费的需求会产生‘乘数’外溢效应——既拉动邻近国家零部件和原料出口,又通过投资、基建和技术外溢支持区域产业链升级。”蔡彤娟表示,对中国第四季度经济发展来说,政策上应保持逆周期工具的连续性,配合结构性改革推动投资与消费进一步回暖。

据英国路透社10月14日报道,美方仍在积极寻求同中方对话,希望促成中美领导人本月底在韩国庆州举行的202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会晤。

王文凯预计,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的复杂背景下,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应对保护主义将成为本次APEC峰会重要关切。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供应链稳定性,以及作为增长新引擎的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都有望成为各方讨论焦点。若会议能在支持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方面发出强有力信号,将有助于稳定全球市场预期,为面临下行压力的世界经济注入信心。

“中美讨论的议题或将继续聚焦在科技与贸易摩擦的缓解、宏观协调以及在金融稳定等方面设定边界。中日韩与美日韩之间的互动,则更侧重于产能协作、半导体与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以及区域安全带来的间接影响。”蔡彤娟分析说。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