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馨电子智能化生产线
占地千余平方米的数字化生产车间内,高温窑炉吞吐着炽热火焰,数十米长的智能传送带载着200余组匣钵平稳穿梭,在炽焰中完成“千锤百炼”的蜕变。经过冷却、粉碎、分级等工序,一批铈基抛光材料便新鲜出炉,即将奔赴液晶显示面板、高端光学镜头等核心应用领域,以“包头造”的硬核实力,为高端制造擦亮“慧眼”。
全球首条多轨道全自动化生产线旁,设备以“毫秒级”精度高速运转,三轴滚珠式防抖马达如流水般下线,每一台都承载着打破国外垄断的技术底气。这份底气化作源源不断的订单,一路排至2026年年底,让OPPO、联想等品牌的中高端旗舰机有了“中国芯”的强劲跳动。
从稀土新材料的“锻火成金”,到高端核心部件的“智造突围”,稀土高新区的创新活力在不同赛道同频迸发。这绝非孤立的生产场景,而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创新为笔,在产业升级蓝图上勾勒出的生动注脚,更是该区以沃土育良种,推动高端制造从“跟跑”向“领跑”跨越的鲜活见证。
作为包头市优质中小企业培育的核心阵地,近两年来,稀土高新区始终锚定“高”和“新”发展定位,以梯度培育为抓手,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培优企业与培强产业相结合,服务与管理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构建起“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全链条培育体系,让专精特新从“单点突破”走向“集群崛起”。
眼下正值包头利晨科技有限公司转型高端赛道,产品不断向晶体材料、激光远红外、车载多媒体应用部件、AI核心部件等高端光学领域拓展的关键期。为助力企业发展,稀土高新区工信部门“主动服务”迅速跟进,从政策红利的精准解读,到专精特新申报的靶向辅导,再到融资难题的对症破局,一对一的“定制化帮扶”,不仅助力企业成功摘得2025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更为企业竞逐高端赛道注入关键动能。
“创新是突围的唯一密码。”总经理助理陈红玉的话掷地有声。自2018年成立起,利晨科技便把创新刻进发展基因:15%以上员工投身研发一线,每年5%-8%的营收持续反哺技术攻关,在“抛光良率、效率、寿命”三大核心领域筑起技术壁垒,更以高适配性定制方案打通客户端工艺堵点。如今,“包头造”稀土抛光产品已在高端制造领域站稳脚跟,今年营收预计同比增长30%。
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高质量成长的“金钥匙”,更是产业强链补链的“主力军”。今年以来,稀土高新区以“服务精准化、培育专业化、发展创新化”为核心,构建“三维发力”服务体系,为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保驾护航。在培育前端,提前启动“预申报”机制,对区内规上企业开展全方位调研,围绕核心技术、市场份额、成长潜力等维度建立科学评估体系,打造全梯度培育库,让优质企业“应入尽入、精准画像”;在成长中端,组织行业专家团队下沉企业,提供“诊断+辅导”一体化服务,既解读培育标准、梳理申报流程,更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让企业发展有方向、提升有路径;在服务后端,创新推出“管家式”机制——为入库企业一对一配备专属“服务管家”,搭建高效沟通微信群,建立涉企问题闭环解决通道,真正实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把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
不止于“精准培育”,更着眼“绿色赋能”。稀土高新区同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深入推进“三在三找”行动,高频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产业金融合作、产学研协同等活动,既帮企业拓市场、增订单,更助企业补短板、强创新,让专精特新不仅成为行业创新的“先锋队”,更成为引领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的“主引擎”。
“从提前摸底调研到‘一对一’上门指导,稀土高新区的服务让我们申报更有底气。”包头磁馨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斌感慨。作为全球仅三家、国内唯一能生产三轴滚珠式防抖马达的企业,磁馨电子正以高新区的创新服务为支撑,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计划3-5年内实现规模翻倍,力争年产值突破10亿元,为包头“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注入专精特新力量。
在2025年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公示中,包头市共有77户企业入选,稀土高新区28户企业上榜,入选数量稳居全市各旗县区首位。更值得关注的是,长安永磁电机有限公司凭借在细分领域的深耕积淀与核心技术突破,成功斩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成为全市今年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敢于创新、勇立潮头,一批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以创新为导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成为“高新制造”迈向高端化的新名片。截至目前,稀土高新区累计培育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5户,分别占包头市总量的45%、自治区总量的10.51%;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户,分别占包头市总量的66.7%、自治区总量的29.6%。


兰石中科与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化纳米材料领域合作 1000吨/年纳米碳酸镧生产线成功运行
稀土金属在工业领域有何重要性?稀土金属的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如何?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重击美国战略软肋 美防务供应链陷五年空窗期
中国出手,精准反击!美国六代战机,突传变数!“工业味精”稀土正在成为美国军工复合体最痛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