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QQ:110522670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中国稀土:中美博弈中的战略筹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1-21 浏览次数:9

从F-35战斗机到特斯拉电池,华盛顿对稀土元素的依赖根深蒂固。而中国,精炼了全球超过99%的重稀土,并供应了美国70%的稀土进口量,屡次在关系紧张时期打出这张王牌。然而,深刻的相互依存和有限的替代方案使得这场对峙复杂异常。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这句名言,让中国迅速认识到其稀土元素的地缘政治价值。十七种轻、重稀土金属与其他矿石结合,能生产出对国防系统和民用技术都至关重要的金属合金和永磁体。如今,中国精炼了全球85%的轻稀土和超过99%的重稀土,并且丝毫没有放弃其主导地位的意图。


洛克希德·马丁、特斯拉和苹果等美国巨头都在其供应链中使用中国稀土,应用领域涵盖激光、雷达、声纳、夜视系统、导弹制导、喷气发动机和装甲车合金等,这些都关乎美国国家安全。F-35 Lightning II战斗机、弗吉尼亚级和哥伦比亚级潜艇、战斧导弹、车载激光测距仪、捕食者无人机以及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等,无不消耗大量稀土。例如,一架F-35战斗机需要使用418公斤稀土,而一艘弗吉尼亚级潜艇的用量更是高达4,600公斤。


博弈工具与叙事之争


2010年,中日因钓鱼岛争端关系紧张,北京首次通过限制对日稀土出口,将稀土作为谈判工具。此举深深触动了日本,促使其制定五项措施,将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从90%降至60%。


西方媒体常将中国描绘成垄断性的霸凌者,而中国则将稀土议题定位为抵御外部威胁的防御性斗争。2018年和2023年中美贸易紧张期间,《人民日报》一篇题为《美国,不要低估中国反击的能力》的评论明确承认了北京在稀土领域的实力。评论指出:“稀土是否会成为中国反制美国无端打压的武器?答案不言自明。” 2025年4月中国为回应关税战而实施的最新出口限制,再次表明了这一博弈工具的有效性和延续性。


开采雄心与市场现实


尽管关于责任的争论持续不断,但事实很清楚:2020年至2023年间,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进口来自中国。美国国防部直到2020年才开始投资国内供应链,而直到2024年,《国防工业战略》才将对外国稀土的依赖确定为国家安全风险。美国的目标是到2027年建立从矿山到磁铁的完整国内稀土供应链,并投入巨额资金以满足所有国防需求。


美国似乎正走向类似中国的补贴驱动模式。五角大楼已资助了MP Materials和莱纳斯美国等项目,但其产量与中国相比仍微不足道。尽管近期有所突破,澳大利亚、巴西、南非、沙特、日本和越南等国也都在投资采矿、加工和研发以寻求供应链多元化,但大规模生产仍需数年时间。这意味着美国在未来许多年仍将严重依赖中国的出口。


脆弱平衡中的权力游戏


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试图通过关税、禁令和非市场策略来反制中国的出口管制,暴露了美国可用工具的局限性。与此同时,中国则展示了如何利用稀土不仅向国防承包商施压,还能影响汽车产业乃至更广泛的技术供应链。对中国钕铁硼磁铁以及铽、镝等重稀土的出口限制,凸显了中国可以随时启动的关键瓶颈。


然而,故事还有另一面。当中国利用稀土作为杠杆时,其自身产业也依赖于美国的技术、先进芯片、飞机发动机以及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机会。在日内瓦会谈期间,特朗普总统曾示意,如果中国恢复稀土出口,他将作为善意姿态放宽部分限制。这似乎表明,两个大国都在试图通过“武器化”自身优势来遏制对方的主导地位,但在此过程中,他们也揭示了彼此的杠杆实则深深根植于相互依存之中。


展望未来,前景分歧显著。美国在加工能力上取得快速突破是可能的,但在四到五年内实现却希望渺茫,这意味着任何尝试都必须面对时间、成本和规模的现实挑战。就目前而言,北京的垄断地位确保了稀土仍是其在高风险地缘政治游戏中最可靠的一张王牌。尽管如此,在这种深度相互依存的环境中,持续的讨价还价很可能将迫使这两个超级大国用务实的妥协来调和各自的雄心。

上一篇:暂无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