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寻求稳定稀土供应链,中国战略优势凸显
随着中美贸易战暂缓,双方在日内瓦经贸会谈中达成阶段性协议,将彼此加征的关税大幅下调。然而,稀土矿物的出口管制问题成为后续谈判的核心敏感议题。中国凭借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正将这一战略资源作为博弈的“经济武器”,而美国则迫切寻求维持稀土供应的稳定性,以保障其国防与高科技产业的运转。——日内瓦5月12日
关税暂停,稀土问题浮出水面
根据中美联合声明,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从145%降至30%,中国对美关税则从125%下调至10%,双方同意建立机制推动进一步谈判。然而,中国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的出口管制未被明确取消,仅承诺“暂停或取消非关税反制措施”。这一模糊表述为后续博弈留下空间。
稀土是电动汽车电池、智能手机、导弹制导系统等军民两用产品的关键材料。中国控制全球约90%的精炼产能,而美国70%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4月初,中国为反制美国关税,要求稀土出口需申请许可证,直接导致美国军工企业面临断供风险。例如,每架F-35战斗机需400公斤稀土材料,而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生产也因稀土限制受阻。
中国的战略权衡:施压与合作的平衡
尽管中国将稀土视为反制工具,但其并不愿完全切断对美供应。2024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6%至5.5万吨,但价格波动导致出口额下降36%至4.88亿美元。行业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可能加快对美客户的许可证审批,但全面取消管制可能性极低。
“中国不希望被视为将稀土政治化,这会影响其全球供应链信誉,”咨询公司DGA-Albright合伙人伍德克(Joerg Wuttke)分析称。与此同时,中国近期加强打击稀土走私,5月9日在深圳部署专项行动,进一步收紧出口管控。
美国的困境与替代方案
美国试图通过开发格陵兰、乌克兰等地的稀土资源减少对华依赖,但新矿山建设平均需18年,且分离技术落后于中国。短期内,美国军工和科技企业仍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特斯拉等企业已向中国申请出口许可,而美国政府则在谈判中多次要求设立“豁免机制”。
大西洋理事会研究员德克斯特·罗伯茨(Dexter Roberts)指出:“中国不会轻易放弃这一经济武器,稀土是其对美施加影响力的核心手段之一。”
未来展望:有限妥协与长期博弈
专家预测,中美或在未来数月就稀土达成部分临时协议,例如加快许可证审批或放宽特定用途出口,但战略管控不会放松。中国商务部近期召开的战略矿产管控会议明确,将强化全链条监管,防止资源非法外流。
对美国而言,稀土问题凸显其供应链脆弱性。MP Materials公司CEO吉姆·利廷斯基坦言:“原有的全球稀土供应链已无法复原,美国必须加速本土化进程。”然而,技术瓶颈和环保成本使这一目标遥遥无期。
结语
稀土博弈不仅是贸易争端,更是科技与地缘政治的角力。中美在暂缓关税后,能否在资源控制与产业利益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全球供应链的未来走向。